当前位置: 主题活动
筑牢未保防线,护航少年成长——西乡县民政局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实践与探索

发布日期:2024/06/21  来源:中共西乡县委文明办   点击次数:0

西乡文明网讯 (通讯员 覃茹)有一个叫小明的孩子,他原本应该和其他同龄孩子一样,享受着无忧无虑的童年。然而,因为家庭的不幸和缺乏监护,他陷入了困境,甚至遭受了不应有的伤害。小明的遭遇,只是众多未成年人面临风险的一个缩影。如何更好地保护这些脆弱的花朵,让他们在阳光下茁壮成长。为此,西乡县民政局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方法,深入推进未成年人保护工作,努力为未成年人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。

image

1718961515158

1718961552326

一、构建全方位保护体系。  成立了由县委主要领导任组长,3名副县长和民政局长担任副组长,30个部门(单位)为成员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机构;形成了“党委领导,政府负责,民政牵头,部门协同,社会参与”的工作格局;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,坚持以儿童为中心,构建了家庭保护、学校保护、社会保护、网络保护、政府保护、司法保护及特别保护“七位一体”的全方位保护体系;搭建以县未保中心为龙头,镇(街道)未保站和村(社区)儿童之家为支点的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网络。 

二、实施精准帮扶措施 。  我们深知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复杂性与长期性,因此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措施,推进各项工作有序开展。一是深入开展调研摸底工作,全面了解未成年人的实际需求与面临的问题;二是建成了县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和17个镇(办)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,在留守儿童相对集中的村(社区)建立“儿童之家”,整合社区资源,定期开展排查摸底、探视巡访、心理健康评估等活动,实现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全覆盖。三是推动了“儿童主任”制度的落地,选优配强儿童督导员17人、儿童主任215人,确保每个村(社区)都有专人负责未成年人保护工作,为困境儿童提供帮扶和救助,如建立临时监护协议、提供生活照料、学业辅导、家庭关系调适、精神慰藉等精准关爱服务。四是开展了“法治进校园”活动,提高未成年人的法治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;五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入社会工作专业力量、公益慈善组织为留守儿童、困境儿童等特殊儿童群体提供专业服务;六是建立了监督评估机制,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、取得实效。七是积极参加各类经验交流会、研讨会,与同行分享我们的做法和体会,同时也不断吸收新的理念和做法,以丰富和完善我们的保护体系。

三、创新工作模式与机制 。  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正经历着从“基本型”向“发展型”转变。在服务内容方面,逐渐摒弃了“碎片化”的服务模式,转向更为“集约化、系统化”的服务,这意味着我们不再零散地处理每一个问题,而是从整体上规划,以更加高效、有序的方式为未成年人提供所需的服务。在服务标准上,实现了从“粗放式”向“精细化”的转变,不再满足于大致的、笼统的服务标准,而是更加注重细节,追求服务的精准化和个性化,对服务质量的严格把控上,以及对服务流程的精细管理上。在服务方式上,实现了从“保障性”向“需求性”转变。这意味着我们不再仅仅提供基础性的、保障性的服务,而是更加注重满足未成年人的实际需求,关注他们的个性化和差异化需求,致力于提供更加贴心、人性化的服务,让未成年人感受到更多的关爱和支持。

四、发挥部门联动,深入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工作。   一是开通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热线12345,为未成年人提供心理咨询、转介服务和干预帮扶,受理侵害未成年人案件,及时转交公安、教体等相关职能部门处置;围绕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县创建工作,制定了《关于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实施方案》,召开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季度推进会议,对30个成员单位和镇(街道)承担的重点工作任务实行调度安排,确保工作部署到位,责任落实到位。二是县教体局以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为目标,全面落实控辍保学“七长”责任制,确保适龄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、完成率达100%。在具备条件的中小学建成家长学校145个、家庭教育指导中心5个,健全学校、家庭、社会“三位一体”的心里健康教育预防预警机制。建立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和“阳光使者”心里健康暨家庭教育指导志愿服务队伍,开展家庭教育、健康讲座、青春期教育、自我保护教育及防欺凌、防性侵教育、安全知识教育志愿服务。三是县人民法院制定了《西乡县人民法院关于开展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工作实施方案》,发挥审判职能,始终保持“零容忍”高压态势,依法从严从重打击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犯罪行为。积极推进家庭、学校、社会、网络、政府、司法“六位一体”综合保护。坚持“教育、感化、挽救”方针和“教育为主、惩罚为辅”的审判原则。引导未成年犯罪者正确面对过去、充实信心,帮助其重新回归社会。四是县检察院联合八大单位共同制定《西乡县落实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实施细则(试行)》,明确工作职责;与教体局联合成立“护苗驿站”校园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室,加强未成年人法治宣传,通过法治巡讲、“校园倾诉角”、12309检察服务中心延伸检察触角,引导群众敏锐发现并报告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突出问题线索。五是县公安局、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定期对网吧、游戏厅开展监督检查,对网络暴力、色情网站进行查处,监督网吧履行未成年人个人信息网络保护责任,规范网络游戏、直播、短视频等服务,有效规范了网络秩序,净化了网络空间。

五、专项行动引领典型案例。    一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,引入社会工作专业力量,开展孤儿、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权益保护专项行动,践行“助人自助、用生命影响生命”的理念,为他们建立个性化档案,制定个别化帮扶措施,为其提供心理疏导、监护指导、行为矫治、社会融入等专业服务;二是通过动态管理,将符合条件的困境儿童纳入低保、困难残疾儿童救助保障范围;对孤儿、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医保缴费实行全额资助;对孤儿大学生落实每人每学年10000元学费和每人每月1400元的生活救助帮扶政策;对212名残障儿童开展免费康复训练、配置康复器具444件(套),保障孤残儿童恢复健康,正常融入社会。三是以“童乐园·童相伴”特色志愿服务项目为载体,通过“个案和小组社会工作”为困境儿童提供精心化援助和关爱服务,让社工、家庭、社区、社会在助力未成年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。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,我们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。一方面,未成年人的安全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,各类安全事故和侵害事件发生率为零;另一方面,未成年人的法治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明显增强,他们在遇到问题时能够主动寻求帮助并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。同时,我们的工作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好评,为民政工作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。当然,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,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永远在路上。面对新形势、新挑战,我们将继续保持定力、积极作为,不断完善工作机制、创新方法手段,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贡献更多的民政力量。


审核:王小勇  编辑:李静  校对:刘强  田芷涵